欧陆风云3战争赔款
战略思想
欧陆风云3战争赔款
战略思想
的称呼怎么来的
首先要明确,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。
基于此,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。
一、最早的“”是指国中之国
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,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,而犬戎、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。
为了与诸蛮相区别,故称商周所在为,即国中之国也。
到了周朝的后期,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,所以华北平原的齐、晋等国都自称为,而将南垂的楚、越等国称为蛮夷。
所以这个时候的指的是今天的北方地区。
二、2000多年前开始,用“”代指北方
秦汉两朝南并百越,北讨匈奴,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,此时不仅占有华北,更兼并了华南地区。
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,就有人用的标签进行代称了,比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提到的匈奴“南与为敌”。
既然秦汉自称,那么这个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,还是指华北平原呢?
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。
到了三国时期,曹魏统治着华北,吴蜀则各分华南。
《三国志》尤其写到,孙权称曹操率之众,南征荆楚。
由此可见,此时的“”指的还是华北地区,也可以说是统治着整个华北地区的。
所以从秦汉以来,确立了占中原者为正统的说法。
两晋南北朝开始,“”这个词逐渐成为象征正统王朝的标签
两晋与南北朝时期,由于更迭太频繁,加上不断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。
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,北方的5胡16国与江南的东晋都自称,而南北朝划江而治以后,南北的争夺更为激烈。
比如北朝鲜卑人骂南朝汉人为岛夷,南朝汉人则骂北朝鲜卑人为索虏,争着给自己打上“”的标签。
当然这种争论也是无疾而终,最终的结局还是大一统得到了的称号。
隋唐一统南北,之争也就告一段落,隋、唐都自认正统,这是无可厚非的。
隋炀帝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在五胡16国时期抢占了辽东半岛,他要收回来,他说辽东自古属之土也。
但隋唐以后,由于两宋过于脆弱,出现了北宋与辽对峙、南宋与金对峙的状态,南边称北边为北朝,北边又称南边为南朝,归根结底还是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。
不过可以明确的是,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,辽、金都向往化,说明这个时候的“”已经不再是指华北,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的标签。
大一统时代,“”被用来指代本身
元、明、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,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,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。
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赐名的诏书中以指代大明,寓朝日鲜明之意,赐其名为朝鲜。
明清交替后,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,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,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。
六、与自己的朝代
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,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(当然,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,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)。
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,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,就形成了。
朝只是不同在不同时期统治的时代,我们所称的汉帝国、唐帝国,其实是的汉朝与的唐朝。
非常有意思的是,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,而古代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,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的概念,只能以朝而代国,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。
六、与自己的朝代
国家可以有多个朝代,而一个朝代只属于一个国家(当然,其他相同国号的另当别论,比如我国的陈与越南的陈)。
假如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看,其实从夏商或者更早时期,就形成了。
朝只是不同在不同时期统治的时代,我们所称的汉帝国、唐帝国,其实是的汉朝与的唐朝。
非常有意思的是,古代西方国家以国自称,而古代对外则直接称朝代名,这是由于那个时候还没有今天这个大的概念,只能以朝而代国,这就导致了人们朝国不分或者有朝无国。
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“”共用起来。
我们过去把罗马帝国与汉帝国放在一起,其实罗马是国名而汉是朝代名,很多人不知道罗马有4个王朝,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建立了朱里亚·克劳狄王朝。
今天,罗马帝国已经不存在了,而依然还在,所以说无论是号称“千年古国”的拜占庭帝国也好,还是共和制与君主制加起来800多年的罗马也好,甚至是已经在历史上灭亡的古巴比伦国王也好,其实历史文明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家一直是。
如果诸葛亮兴兵伐吴,刘备供给粮草,陆逊还
在赤壁之战后,因为曹操兵败,让他在短时间无力在对孙权、刘备发动大规模的用兵,从而为孙权、刘备发展、稳固势力的机会,同时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。之后刘备在得到荆州后,因为要向蜀地进军,于是就留下他最为信任和倚重的关羽镇守荆州。
关羽镇守荆州后,虽然他尽心尽力,也曾水淹曹军,名震当时,然而最终荆州还是被东吴所取,同时关羽本人也遭擒被杀。
刘备、关羽、张飞情深义重,因为关羽被杀,让刘备深恨东吴孙权,于是他不顾多数大臣的反对亲自率大军征讨东吴,让诸葛亮在内镇守,
刘备此次可谓是气势汹汹,对当时东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,孙权在此东吴存亡危难之时,对陆逊委以重任。后陆逊以逸待劳,当刘备有轻敌之心和布兵不当后,陆逊抓住机会,最终在夷陵之战中,大败刘备,刘备在夷陵之战的兵败,让蜀汉损失惨重,他本人亦没多久就离开了人世。
那如果当时是诸葛亮兴兵伐吴,刘备供给粮草,陆逊还有机会赢吗?
其实,就算当时是诸葛亮带兵伐吴,刘备供给粮草,陆逊虽然未必会有夷陵之战那样的大胜,但至少他也不会大败,也就是说,就算如此,诸葛亮想要完胜陆逊也是不易的。
首先,诸葛亮虽然善于用兵,但是陆逊亦是一位名将,颇会用兵。同时蜀汉是攻打孙吴,孙吴君臣上下一心,如此的话,诸葛亮想要大胜也是很难的。
其次,在刘备要征讨东吴时,就有很多人的反对,其中就有诸葛亮。诸葛亮之所以反对征讨东吴,还是有原因的。
因为当时天下三分,局势是曹强而孙刘弱,孙刘想要和曹魏鼎足三分,必须联合抗曹,以此达到互相制衡的作用,也就是说当时孙刘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。换句话说,蜀汉和孙吴之所以联合,是因为他们若以一方之力很难抗衡曹魏。
对于蜀汉而言,不仅实力弱于曹操,同时和孙吴相比,蜀汉的实力也未必就强过东吴,再则东吴亦有地利之优势。
诸葛亮是坚持孙刘联盟的关系,他也不愿打破这个关系,所以他是反对对东吴用兵的,毕竟对于蜀汉而言,曹魏才是真正的敌人。
诸葛亮既然反对征讨东吴,所以就算是他带兵攻吴,他多少会维护孙刘之间的关系,如此得话,蜀汉终然不会大胜,但也不会大败。因此陆逊也就可能没有夷陵之战那样的大胜。
最后,诸葛亮用兵谨慎,所以若是他带兵的话,可能就不会出现刘备那时的错误,如此陆逊想要大胜诸葛亮也是不易的。当然,历史上是刘备带兵攻吴的,历史就是历史,历史是一去不复返的,那段历史的结果就是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惨败,这也是难以改变的事实。